腦性麻痺( CEREBRAL PALSY )簡稱 C.P ,是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為一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是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因故造成控制動作的某些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有時傷害也會影響到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而合併成視覺、聽覺、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
(一) 生產前:孕懷時期母體感染、放射線過度照射、藥物中毒、子宮或胎盤功能不好、先天性異常,或母親疾病、代謝、內分泌異常、受傷等。
(二) 生產時:早產、缺氧、產傷、(產鉗或真空吸取)、多胞胎、胎兒窘迫、臍帶繞頸等。
(三) 受傷、發燒、感染、腦炎、身體疾病、腦膜炎、身體疾病、代謝或內分泌異常、黃疸等。
目前治療包括有肢體復健、骨科手術治療、神經阻斷術、藥物鬆筋及選擇性背神經根切除術。分述如后:
藉由復健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等團體之力,提供病患有效之動作刺激,正確的運動模式,抑制不良之反射動作;或用矯正器及輔具建立正確姿式,加強溝通能力,提高認知層次,訓練精細及準確之功能性動作,培養耐力,進而能在日常生活中讀立自主,表現自我。
腦性麻痺兒最常見之後遺症為長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而引起關節欒縮、肢體變形,功能性動作無法完成。因此常做的手術有:馬蹄足時作腳筋延長術;腳踝變形時作腳踝固定術;膝蓋無法伸直時作大腿後肌延常術;髖關節脫位時作髖內收大腿延長術及屈曲肌延長術;脊椎側彎時作內向固定術;上肢關節彎形時作肌健延長術;或各種關節石膏固定術等。以上各種手術以在 6~7 歲完成為宜。
神經阻斷術是目前治療腦性麻痺痙欒問題的一種方式,主要包括酚劑神經阻斷術及肉毒桿菌毒素的注射,這兩者皆數於局部性及暫時性的治療,療效大約持續 3~6 各月,適用於局部性肌肉痙欒的腦性麻痺患者。
酚劑神經阻斷術直接將酚劑注射於支配該肌肉的神經分支上,注射時需使用神經肌肉電刺激器,定位神經之位置,注射的技術較困難,注射時較疼痛;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只需將藥物注射於肌肉內即可,技術簡單,較不會疼痛且併發症少,目前幾乎已經取代酚劑神經阻斷術。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t=29&v=GqDNPHaF4VA
以上資訊節錄於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 http://cplink.org.tw/index.php